林倢(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政策研究員)
三一八已屆三週年,身為參與者之一,過去三年來從事體制內外的政治與倡議工作;去年至華盛頓的FAPA(台灣人公共事務會)工作後,更理解「公民社會」的重要性。
在川蔡通話後,在華盛頓工作超過二十年的前輩,擔憂地對我說:「這可能會是台灣第一次成為美國共和、民主兩黨角力的議題。」也就是說,自此之後,台灣除了面對美、中兩大帝國,也可能成為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博弈的工具,使台灣處境更加複雜。
台灣面臨的國際政治現實一直十分無奈:為了地緣政治,為了結盟,也可能僅僅是為了爭取在國際社會中一丁點不再被打壓的可能性,台灣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─不論是和誰作盟友,或是必須讓渡某些條件。
然而,身為台灣人,我們真的沒有任何一點辦法嗎?在國際政治現實中與他國建立經貿、戰略合作關係時,如何讓台灣人民的權益不被犧牲?
這樣的憂慮不只是台灣人有,全球化造成政商越加綿密鞏固的結構,升斗小民生活困難,尤其年輕人的焦慮是普遍的現象。川普上任後,美國公民社會對於各不同階級、族群、性別權益的捍衛,其實與台灣公民社會的價值觀十分相近。此外台灣年輕世代近年來對「左獨」期盼,也與本次大選美國青年對社會主義的認可互相輝映。
也許過於天真,但筆者仍認為,公民社會的力量,還是唯一能夠對抗傳統地緣政治、政商結盟的槓桿。我們要延後更要擴大三一八的力量;擴大,就是與國際接軌結盟。香港、台灣、泰國青年行動者近期成立的NOYDA亞洲青年民主網絡,欲對亞洲公民社會進行盤點、交流各地青年包含雨傘革命、三一八等運動經驗,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個開始。
三一八是台灣公民社會介入政治的里程碑,更是國際社會認識現在台灣公民社會的起點。筆者建議,將舊時代黃花岡革命的青年節改為三月十八日,以此記憶台灣公民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,也提醒大家,繼續努力,擴大力量。